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吴雪菡 | 研·毕业谈【13】

研/毕业谈


又是一年毕业季,送别的时刻,让我们听听那些即将告别研究生生涯的学子的心得。近期,我们将定期推出2022文化育人毕业季【优秀毕业研究生专访】系列,从他们的科研之路和校园故事中获得思考和感悟,以榜样为明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个人简介

吴雪菡,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师从杜泽逊教授。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13篇,并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五经正义》汇校与研究”、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项目《清史•典籍志》《清人著述总目》等。

曾获山东大学校长奖、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臧克家奖学金、教育部高校古委会中国文献学奖学金硕士生一等奖等荣誉。


学习历程—“依旧埋头故纸堆”



       吴雪菡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古典学术人才培养实验班“尼山学堂。学堂开设原典课程,举办学年论文报告会,培养学生们研读古典的能力。耳濡目染,吴雪菡对古典学术的感情越来越深。于是在硕士阶段,她选择了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书的学问,因此吴雪菡在硕士阶段的学习,就是跟所谓的“故纸堆”打交道。“其实故纸堆里并不枯燥。”吴雪菡说,“她们是中华文明得以流传千年而不中断的重要载体,而文献人的任务,就是好好去传承、守护她们。山东大学是有这种传承的文化基因的,校史上的冯陆高萧、八马同槽,身边的师友,都时时刻刻激励着我。”而今光阴流转,吴雪菡埋首故纸堆中已有三年。


       有关古典文献的疑案很多,在日常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吴雪菡会时时留心发现这些问题。刘心明老师在石刻文献课上推荐阅读赵超《中国古代石刻概论》,其中提到了南宋地方刻立石经的现象,这引起了吴雪菡的好奇。由此调查相关史料,她发现有关南宋高宗御书《孝经》石刻的具体情况,学界尚未廓清。吴雪菡迫不及待地搜集史料、实地走访,惊喜地在阳新县寻访到了学界认为早已亡佚的南宋高宗御书《孝经》石刻的完整实物。“当时武汉疫情刚刚平息不久,父亲开车带着我走了1000多公里才到的阳新县。”她把发现写成了《南宋高宗御书〈孝经〉刻石考论》一文,发表在文献学最重要的刊物《文献》上。      


还有一些问题是吴雪菡留心发现,并尝试解决过的。如国家图书馆藏孤本《来寄轩诗草》的作者是谁?清代著名校勘学家“张绍安”是否确有其人?通行家谱“欧式”“苏式”之分是否真实存在?多次出现在四库进呈本中的“此亭”隶属何人?南宋著名诗人尤袤的卒年究竟为何?等等。


      2022年4月,吴雪菡获得了第十七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硕士生一等奖。该奖项是国内文献学方面设置的最高奖项,旨在鼓励文史哲类学生努力学习,致力文献研究。设立三十多年来,吴雪菡是山东大学第二个拿到一等奖的。吴雪菡表示:这是对她硕士期间付出的认可,也是对她莫大的鼓励。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吴雪菡对古典文献中的宋代文献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在博士阶段,她将前往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许红霞教授从事相关研究。


科研工作—“世间最贵是沉心”



        谈到科研经验,吴雪菡最大的体会是:人文学科的研究,绝对不能浮躁,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治学是个修心的过程,只有把心沉下来,才能做出好的研究。吴雪菡很喜欢清代小学家桂馥的《古意》:“莲子落秋水,苦心空自知。岁月如水深,那有见莲时?”她说:“也许好的学术研究,就像落入秋水的一颗莲子,只是静静沉潜,未来终会开出花来。正如桂馥苦心钻研《说文解字》,终究名列‘说文四大家’,其《说文解字义证》也成为了经典——苦心终不负,莲花出水来。”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三个基本方向:目录、版本、校勘,都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单纯只阅读理论教材,往往对这些知识感到生疏。通过编制目录、鉴定版本、校勘古书的实践,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吴雪菡先后参加了导师杜泽逊教授主持的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项目《清史•典籍志》《清人著述总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五经正义》汇校与研究。与此同时,她还把在学校习得的知识用于服务社会。2020年,山东省农科院图书馆迁入新址,馆藏古籍亟需整理编目,吴雪菡便积极参与了这项工作。在这些实践中,吴雪菡对目录学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有了深入的理解,对“版本学与校勘学的相互为用”也有了切实的体会。


导师培养—“人生幸得遇恩师”



      提到自己的导师杜泽逊教授,吴雪菡认为他是位“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师长。杜老师曾把保护古籍比作给书“续命”:“医生救人的命,我们救书的命,是为古书‘续命’”。“杜老师学识深厚,每当看到他对藏家史事、要籍版本如数家珍,总能最大程度激发我的求学热情。”吴雪菡说,“师母程远芬教授则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我,毕业后我无比怀念师母的大馅水饺、打卤面。学院里的其他老师,何朝晖老师、王承略老师、江曦老师等也都诲人不倦、示我周行。”


兴趣爱好—“愿以笔墨展芳华”



       吴雪菡的兴趣爱好是书法,她说:“我的书法导师是徐超老师,他时常提点我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鼓励我把书法作为对枯燥、繁琐考证的调剂。”吴雪菡还在师兄李振聚的园中借了块地,虽然很小,但能种下一株海棠,戏称“借园”,并作《借园碑记》:“人之生也,无事不借。此身并我所有,借命于天,是以动静笑怒。此间非我所持,借席于地,是以俯仰止息。今日借园,亦非殊事。是以辟此方寸,莳此海棠,发此感喟,为此谑记。”她说:“项目组‘校经处’的师兄师姐和同学们雅正乐学、开朗风趣。因此每当烦闷焦躁之时,练练书法、浇浇海棠、与校经诸君谈古论今,都是很好的减压方式。”


毕业展望—“他日归来仍少年”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吴雪菡希望在未来能对古典学术保有最初的敬意,有所成长、有所进步,成为一名合格的古书守护人。采访最后,吴雪菡表示要感谢导师杜泽逊教授以及学院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国家、社会、学校提供的优质平台。祝愿百廿山大,越来越好。


#猜你想看#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周瑞|研·毕业谈【1】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潘静文 | 研·毕业谈【2】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朱延平|研·毕业谈【3】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王奕 | 研·毕业谈【4】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孔凡猛|研·毕业谈【5】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陈晨 | 研·毕业谈【6】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韩晗丨研·毕业谈【7】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薛祎凡|研·毕业谈【8】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刘昊| 研·毕业谈【9】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王李炜 | 研·毕业谈【10】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顾潘龙 | 研·毕业谈【11】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冯洁茹丨研·毕业谈【12】


山大研究生

sdu-grad


编辑/排版:姜冠龙

文字来源:吴雪菡 梁钰祺

图片来源:吴雪菡 姜乃源

值班栏目主理:常悠悠

责编:韩笑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山大研究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